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周边/科普/列表

黄瓜白粉病发病规律有哪些?,黄瓜白粉病发病部位

黄瓜白粉病发病部位,黄瓜白粉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黄瓜白粉病发生规律:由真菌单丝壳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考气流传播,从露底到温室,在温室繁衍越冬后再转到露地。发病适温16~24℃、相对湿度75%。病孢子在14℃以下不萌发,高于30℃容易失去活性。温室虽有发病条件,但由于多选用抗病品种,或温室湿度大,黄瓜叶片上有水膜、水滴而使孢子吸胀破裂死亡。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干燥,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由真菌单丝壳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考气流传播,从露底到温室,在温室繁衍越冬后再转到露地。发病适温16~24℃、相对湿度75%。病孢子在14℃以下不萌发,高于30℃容易失去活性。温室虽有发病条件,但由于多选用抗病品种,或温室湿度大,黄瓜叶片上有水膜、水滴而使孢子吸胀破裂死亡。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干燥,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保护地瓜类上越冬;南方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生在叶片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24小时,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5天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喜温湿但耐干燥,发病适温20~25℃,相对湿度25%~85%均能发病,但高湿情况下发病较重。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发生严重。

病菌的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在温室中白粉病可周年发生。露地春天温度达到20℃左右时适合白粉病发生和传播,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6~8月高温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从叶片气孔进入吸取水分。栽植过密、施氮肥多、浇水多、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可加重白粉病发生。

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浙江地区黄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4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危害保护地黄瓜,长江流域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发生危害。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黄瓜白粉病可以用唑菌酯。唑菌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杀菌活性高、与环境相容性好。该药剂为真菌线粒体的呼吸抑制剂,既能抑制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对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该病喜温湿、耐干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棚室保护地栽培易发病,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利其流行,虽然低湿此菌可萌发,但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

该病喜温湿、耐干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早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棚室保护地栽培易发病,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易流行,虽然低湿病菌可萌发,但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早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

病原及发生规律:由真菌单丝壳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考气流传播,从露底到温室,在温室繁衍越冬后再转到露地。发病适温16~24℃、相对湿度75%。病孢子在14℃以下不萌发,高于30℃容易失去活性。温室虽有发病条件,但由于多选用抗病品种,或温室湿度大,黄瓜叶片上有水膜、水滴而使孢子吸胀破裂死亡。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干燥,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在15-30℃容易发病。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发病重,特别是雨后转晴、田间湿度较大时,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会导致病害大流行。高温干旱病菌会受到抑制,发病轻。此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

TAG标签:白粉病 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