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周边/科普/列表

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有哪些?

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有哪些?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该病主要在夏秋季节(即每年6-9月)发生,且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羊都能感染,其中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是羔羊和绵羊。该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尤其羊群在沼泽或者低洼地带放牧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发病。

肝片吸虫主要在各种反刍动物(如羊、牛、鹿等)的肝胆管中,另外猪、马属动物以及部分野生动物也能够感染,有时人也能够感染。肝片吸虫的体长为20—30mm,宽度为8—10mm,外观呈扁片状,活虫呈红褐色,死亡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为头锥,呈小圆锥状,锥底相对较宽,叫做肩,从肩向后逐渐变窄。头锥前端为口吸盘,腹面肩部水平线的中央为腹腔吸盘。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一毛蚴一钻入椎实螺体内一胞蚴一雷蚴一尾蚴一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

该病通常在夏秋两季容易发生,由于羊只的肝脏、胆管内寄生有虫体,会导致急性或者慢性创伤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会造成营养障碍以及全身中毒等,甚至是大量死亡,应注意防治

任何品种、性别、各个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其中羔羊和绵羊患病后的死亡率高。该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尤其是羊群在沼泽和低洼地带放牧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发病。该病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每年6~9月达到发病高峰。

肝片吸虫属于吸虫纲复殖目片虫科,其成虫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吸虫,长度在30~40mm,宽度在10~15mm,呈扁平的小树叶状,局部为棕红色。该虫体为雌雄同体,头锥存在于虫体前端,并明显突出,顶端为口吸盘,下方为腹吸盘。肝片吸虫的虫卵也较大,呈淡黄褐色的椭圆形,类似姜片虫卵,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余天会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之后会钻入中间宿主体内,主要是椎实螺科的动物,经过30天左右的发育会成为尾蚴,然后从螺体逸出,附着在水生植物或者浅水面上变成后尾蚴,也就是囊蚴。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在冬季和初春,气候寒冷,牧草干枯,大多数羊消瘦、体弱,抵抗力低,是肝片吸虫病患羊死亡数量最多的时期。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现后,往往呈散发,持续几年时间,不能根除。灭源,清患,预防,采取综合措施是根除本病的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