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周边/科普/列表

棚室芹菜育苗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冬春季节,气温偏低,菜农在棚室内进行芹菜育苗,棚内常常由于透气性差、湿度大、光照弱等原因造成秧苗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如不及时防治,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给菜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棚室芹菜育苗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1)主要病害

猝倒病:俗称小脚瘟,一般在幼苗出土后不久发生,大苗很少发病。最初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然后渐变黄褐色,进而缢缩成线状。常常在幼苗子叶还未萎蔫,幼苗就已倒伏。发病严重时,引发成片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前被害时,常造成胚茎和子叶腐烂。在高温和苗床湿度大时,病株附近表土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猝倒病由真菌引起,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更易生存繁殖。以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雨水、浇灌水或农事操作而传播。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易传播病菌。发病的最适环境为土壤湿度过大和长期处于15℃以下的低温条件。

立枯病:又称死苗病,幼苗中后期发病最重,芹菜染病后,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初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严重时病斑扩大到整个茎基部,造成基部收缩,导致幼苗全部枯死但不倒伏。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长出淡褐色霉状物。立枯病是立枯丝核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变组织上越冬,一般可存活2~3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l7~28℃,在12℃以下、30℃以上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不易发病。病菌通过雨水、浇水、农具、带菌的未腐熟有机肥传播,从伤口或表皮处直接侵入茎、根而发病。

沤根:染病的芹菜幼苗生长极慢,出土后长期不长新根,叶色逐渐变黄,叶片萎蔫,叶缘枯焦,根皮发锈腐烂,整株幼苗极易从土中拔起。幼苗沤根是由于幼苗长期处于10℃以下的过低地温和湿度过大引起的。

(2)综合防治

选择合理的棚室育苗地:育苗畦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棚室地块,以选择前茬未种过或育过芹菜类的地块。施入的基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带菌。

药土处理苗床:旧苗床,床土应进行消毒处理,播前15天将床土耙松,用50%的多菌灵配成水溶液,按10㎡土壤用25克多菌灵喷洒,喷后使土壤与药液充分混匀,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4天,可杀死10厘米深土壤中病菌。也可用福尔马林液120ml兑水3~9公斤喷洒于1m2的苗床上,地膜覆盖4~5天再揭开,10天后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播种。

播前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进行浸种,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还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

加强苗床管理:要做好棚室内苗床的保温工作,苗床的温度条件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苗床长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易造成病害大发生。所以育苗期间应使棚室畦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5~25℃,遇阴雨低温,需对苗床进行松土和撒施草木灰,以提高地温,降低湿度,抑制病原菌。连阴转晴后,棚温高于25℃,可在中午揭棚膜放风降温。苗期应尽量减少畦内湿度,一般在浇足底水后,苗期基本不浇水,当必须浇水时应在上午浇水。管理中还应注意通风降温。另外,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改善幼苗的通风透光条件,并合理施肥

药剂防治:苗床内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进行药剂防治。猝倒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500倍液喷雾防治。两病混发时可用50%福美双800倍液加80%喷克6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苗床湿度过大,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克拌干土3~4公斤,于晴天中午均匀撒施在苗床上,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