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周边/科普/列表

麦田后期如何管理

尽管今年我市的小麦遭受了播期干旱、冬前积温不足、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但由于我市广大干群奋力抗灾,科学运筹农艺措施,千方百计促苗转化,到拔节期小麦苗情已接近正常年份,一、二、三类苗站队比例为6:3:1,且个体发育健壮,根、茎、叶生长协调,为小麦优质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目前小麦长势不错,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今年春季气温偏低,小麦生育期延后,一般推迟5--10天,为后期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二是小麦病虫害有发展蔓延的趋势,据植保部门调查,小麦白粉病病田率达56%,病株率达53%,严重地块病害已经侵染到旗叶;小麦穗蚜百穗蚜量达到80—220头,最高地块达420头,若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夺取小麦优质丰产将功亏一篑。

麦田后期如何管理

从现在到小麦收获还有20余天的时间,这一时期是形成产量和决定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失时机的搞好小麦后期管理,实现小麦优质丰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足抗旱,浇好灌浆水

小麦生长后期是小麦一生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此期每亩麦田每天消耗水分约4立方米以上,而此期又正值我市旱季,降雨少,干热风多。为保证小麦正常灌浆结实,要千方百计浇好灌浆水,以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浇好灌浆水,不仅能满足小麦灌浆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还可降低地温,稳定地温,可防根系早衰,有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粒的作用。灌浆水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此外,对于灌浆期叶色黑绿的麦田,为了防止贪青晚熟,应小水早浇。浇水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大风天气不能浇灌,预防倒伏。

二、加强病虫测报,搞好田间防治

后期病虫危害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根据我市农业植保部门的调查和预测,今年小麦生长后期将偏重发生的病虫主要是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穗蚜。各级植保部门要切实加强病虫的监测,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时组织农民开展科学防治。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要及时防治,每亩用12.5%禾果利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70毫升,加水50公斤叶面喷洒;小麦穗蚜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及时进行防治,每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用35%毒死崴20——5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要指导农民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掌握好最佳施药期和安全用药剂量,确保施药安全,提高防治效果。

三、搞好三防,确保优质

小麦生长后期脱肥、青枯、干热风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喷施氮磷钾肥和激素类物质能弥补营养之不足,平衡和协调植物体内的养分比例,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早衰、干热风、青枯,加速灌浆,提高粒重,改进品质。一般麦田均可在灌浆初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1000克兑水50公斤;贪青晚熟麦田灌浆中期喷洒乙烯利,每亩10毫升,兑水50公斤。对发生病虫的麦田也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起到防病、治虫、保优、增产的功效。

四、适时收获,优质丰产

适时收获是实现优质高效的关键环节,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每延迟一天或提早一天减产1—2%,且品质也会随之下降。小麦收获适期在蜡熟的中、末期。机械收获以蜡熟的中期为宜,人工收获宜在蜡熟的中、后期进行。最佳收割期可根据植株外观特征和子粒性状来判别:当植株出现下枯上黄,叶节微绿,穗部黄褐;子粒饱满发亮,手掐可见痕迹,刀切软而易断,不变形,子粒含水量在25%左右,即为最佳收获期。对于优质小麦品种要实行单收、单打,单独贮藏,以便订单销售,实现优质高效。今年我市小麦生育期延后,成熟期推迟,加之今年农机跨区联合收割规模减小,各县区要及早动手,早安排,早准备,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我市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丰产丰收,优质高效。

TAG标签:管理 麦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