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创业周边/科普/列表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选种:姜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选种按肥大、丰满,皮色光亮标准选择姜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2.整地与施基肥:生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而姜田应选择上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亩施优质厩肥5000~8000kg、过磷酸钙30~50kg。整地整畦按畦宽2.0—2.4m、畦间沟宽40cm、深40—50cm的深沟宽高畦,种生姜4—6行。

3.适期播种: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放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种姜排好后即可覆土,一般要求覆土厚度4~5cm。

4.中耕除草:生姜为浅根性作物,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清除杂草。

5.合理浇水:生姜苗期必须浇透底水,通常在出苗达70%左右时开始浇水。浇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见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生长旺期,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d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3~4d再浇1次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6.追肥与培土:姜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吸肥特点。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要获丰产,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分期进行追肥,才可满足生姜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亩需施氮25—30kg、磷8—10kg、钾30—35kg,分别在3次追肥中施用。

(1)幼苗期,通常于苗高30cm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每亩可施硫酸铵15~20kg。

(2)立秋前后,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行第二次追肥,又称“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追肥主要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可施细碎饼肥70~80kg,或腐熟优质厩肥3000kg,另加复合肥硫酸铵15~20kg。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cm处开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覆土封沟。

(3)9月上旬,当姜苗具6~8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酌情进行第三次追肥,称为“补充肥”。对土壤肥力较差和植株长势一般的姜田,每亩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20~25kg;对土壤肥力较好、植株生长旺盛的姜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以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大。

7.病虫害防治:姜种植过程中病害主要防治姜瘟病。发现姜瘟病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并除去周围0.5m内健株,在病穴内撤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发病初期,可施用50%敌克松、73%可杀得等杀菌剂灌根防治。